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版 】 发布时间:2015-08-10
全国忠 向臻华
单位:bet365365官网
《中国农业信息》5月
湖南 沅陵 邮编:419600
摘 要:油茶属于常绿小乔木,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资源。当前,大力发展油茶产业,已经成为了林业生产中的一大重要课题。但是,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,当前我国的油茶现状为单产不高,经济效益较低。经过低改试验,对油茶低产林改造的生理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做了分析。
关键词:油茶;低产林;综合改造技术
0.引言
油茶(Camellia oleifers Abel),属山茶科(Theaceae)山茶属(Camellia)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,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。湖南、湖北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江西等10多个省、市均适宜种植油茶。油茶对造林地要求不甚严格,凡生长有映山红、杉木、茶树、马尾松等植物的丘陵、山地,都可选为油茶造林地。宜选择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下,坡度25°以下,土层厚度大于60cm,土壤较肥沃,PH值4.5-6.5微酸性的沙质土壤,轻粘壤土的红壤、黄壤为宜。年平均温度14-21℃的地方都适合良种油茶的种植,每667m2 栽110株,油茶种植首选栽3年生湖南油茶嫁接苗。
1.沅陵县油茶低产林现状
目前,我委联合省林业厅以湘发改农[2011]1965号文《关于怀化市沅陵县2011年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》,同意沅陵县实施油茶林基地建设。项目建设地点在官庄镇、五强溪镇、七甲坪镇、二酉乡、明溪口镇、借母溪乡、筲箕湾镇、荔溪乡、凉水井镇等9个乡镇,主要新造油茶林基地467hm2,其中官庄镇93hm2、五强溪镇87hm2、七甲坪镇93 hm2、二酉乡73 hm2、明溪口镇53 hm2、借母溪乡13 hm2、筲箕湾镇20 hm2、荔溪乡13 hm2、凉水井镇20 hm2。
2.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
2.1种质遗传分化严重,良种水平低
现有的油茶林大部分是建国前和建国后20世纪50-60年代营造的,都是老品种,而且遗传分化比较严重,良莠不齐,树龄太大,过于衰老,产量不高。最近几年,由于政府的引导,也引进了一些新品种,但总体来说良种水平还很低。
2.2林地荒芜
油茶林多年丢荒,杂草灌木丛生,有的一经丢荒,除杂草灌丛外,部分高大乔木侵入,变成混交林,这样对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条件、肥水供应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产生不利影响,使油茶产量下降。
2.3疏密不均,林分密度结构不合理
现有油茶林密度一般都比较大,为3000-4500株/ hm2,但有的过分稀疏,或密中有疏,或疏中有密,疏密不均是造成单产低的重要原因。
2.4多代同堂,株产果相差大
现有的油茶林,特别是老油茶林区多为异龄林或异源林,林分层次多,密度一般比较大,单株之间产量相差极大。在一些时间内,一部分植株在生长,一部分植株进入盛产期,一部分植株衰老死亡,经济植株始终只占一部分,全林总产量很低。
2.5林分衰老,更新能力差
现有油茶林中,大部分为建国前营造的,即使建国后造的林,由于长期丢荒,养分不足,树龄过大,也造成早衰。无论是老产区还是新产区,衰老林分较多,致使产量下降。
2.6病虫害比较严重
有些地方由于炭疽病、软腐病、金龟子、茶叶虫梢蛾等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,造成减产、产量低。
2.7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,管理粗放
由于山区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,生产技术水平落后,加之管理较为粗放,经常出现广种薄收的现象。
3.低产林改造技术与实践
3.1低产林改造试验与示范
沅陵县油茶栽培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湖南省油茶丰产区之一。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不抚不育,人种天养的状态,大量油茶林变成混交林,林木老化,形成了缺乏投入、疏于管理、收益低下、生产萎缩的恶行循坏。沅陵县油茶林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6000 hm2下降到现在的6733 hm2。其中老油茶林5200 hm2,新造油茶林1533 hm2,年产茶籽仅2000t,年产茶油仅600t。
从2009年被列为国家油茶基地建设试点县以来,沅陵县油茶低产林改造和新开发高品质油茶基地建设同步发展,来势较好,全县实际完成新造油茶林1533 hm2,复垦低改油茶林1400 hm2。
3.2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
3.2.1林分选择
根据立地条件、产量水平等选择立地条件好、林相整齐、经营水平较高、中壮龄植株占林分的70%以上,每667 m2年产油3-5kg左右的低产林分。主要采取深挖垦复、开竹节沟、修枝亮脚、合理施肥等措施,加以改造,提高单产,逐渐恢复其丰产稳产水平。
3.2.2清理林地
将林中的高大乔木、杂灌木和有害杂草等清除。
3.2.3密度调整
将过密的疏伐,过稀的适当以良种壮苗补植,根据不同的坡度使油茶林667 m2保留60-110株。
3.2.4整枝修剪
油茶植株进入盛果期后,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剪去过密的交叉枝,重叠枝,过弱的营养枝、病虫枝等,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。
3.2.5垦复深挖
冬天深垦可熟化和改良土壤,增加肥力,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。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可增强抗旱能力,提高油茶树体的生长势,有利于保花保果。
3.2.6蓄水保土
针对坡度陡的林地,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每隔6m-8m按环山水平开挖1m-1.5m的竹节沟,防止水土流失。
3.2.7合理施肥
以农家土杂肥为主,结合冬垦时进行,有条件的春季适当施一些以N、P为主的复合肥。
3.2.8病虫害防治
油茶成林中最为严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。油茶病虫害多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,结合树体管理,在4-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可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。
3.2.9劣株改造
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林中,将林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,采用大树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,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。
4.油茶低产林改造效果
沅陵县2006年在七甲坪镇桃坪村新造的6.7 hm2油茶基地,经过6年精心陪护,今年开花挂果,而且座果率高,部分单株挂果200个以上,预计当年每667 m2可摘茶果150kg左右,产茶油15kg以上。
沅陵县是全国100个油茶基地示范县之一,现有油茶总面积4533 hm2。七甲坪镇、官庄镇、凉水井镇、二酉乡、大合坪乡等乡镇宜茶开发地达7600 hm2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,沅陵县提出九大产业战略,油茶产业规划到2015年实现13333 hm2开发面积。
参考文献:
1.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吕芳德;油茶低产林改造12项技术(上)[N];湖南科技报;2011年
2.陈尚辉;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管理[A];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(第十届)[C];2010年